1846年,美国麻省总医院一名牙科医生在乙醚麻醉下实施无痛拔牙,由此揭开了手术室的发展序幕。从简陋的手术室到目前最先进的层流净化手术室,手术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洁净度大幅度提高,不仅是手术抢救、治疗病人的重要场地,还逐步成为人们器官移植、整形美容的场所。
19世纪以前的手术并不是在固定的地方施行,而是在病房或患者家中,也可在医生的诊所中。19世纪30年代,外科手术多用于处理新鲜的伤口,骨折,脓肿或某些紧急的情况,如绞窄性疝或气管阻塞。19世纪八十年代,切除各种表皮脓肿的手术仍被认为是大手术。但是随着解剖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外科技术的提高,医生也萌生了开展更多手术的愿望,越来越多的手术在圆形剧场实施也提高了医生的声望。外科用的圆形剧场也被建造的更大并日渐华丽。通常它们被建在临近公共地区和市场的地方,外科手术变成了一种公开的活动,当然,由于缺少麻醉和好的止血方法,每一台手术都是一场可怕的表演。这一时期,手术中身手敏捷的医生开始扬名,通过媒体吸引更多的观众,并在看台前传播它们的影响力。例如1860年,由著名外科医生Syme做的股动脉瘤手术有800人观看,热烈的掌声伴随着手术,整个过程只持续了几分钟。
第一代手术室
又称简易手术室,手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没有采用防止空气污染和接触污染的措施,手术感染率高。1886年,细菌学的发展、蒸气灭菌法诞生;1887年,术前洗手法形成;1897年,手术时开始使用口罩;1898年,开始使用手术衣,至今均已有100年以上的历史。
第二代手术室
又称分散型手术室,是专门建造、非封闭建筑的手术室,有供暖、通风措施,使用消毒灭菌技术,手术感染率明显下降。1937年,召开了法国巴黎万国博览会,现代模式的手术室在那个时期正式创立。
第三代手术室
集中型手术室,具有建筑分区保护、密闭的空调手术室,手术环境改善,术后感染率在药物的控制下稳定降低。1955年,日本东京大学集中型中心手术部正式开设,揭开了日本集中型手术室的帷幕;1963年,中央供应型手术室平面布局在美国诞生;1966年,世界上第一间层流洁净手术室在美国的巴顿纪念医院设立;1969年,英国卫生部推荐的手术室平面布局,就是今天被广泛使用的污物回收型的雏形。
第四代手术室
洁净手术室,随着外科学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术室无论从建筑设计、用物和仪器设备的配备以及人员的组织结构和职能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效过滤器出现,室内装修布局更加可续合理,手术室洁净度大幅度提高,医疗环境安全卫生而又舒适。
第三代手术室是手术室发展转折点,不再单纯依赖消毒方式除去室内细菌、灰尘等,而是采用最新的净化技术,过滤空气,除去污染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洁净手术室不断发展,出现了百级、千级层流超净化手术室,术后感染率进一步降低,人们健康更有保障。